文化江湖>仙侠>莺雄 > 第四百四十章 考校
    这会儿做老爷子身边坐着一个小孩,正是于沐英,他瞧见郭莺,立刻过来拉她,“郭哥哥上这儿来坐,跟我一起吃饭吧。”

    郭莺看看于风阳,老头哼一声没说话,似乎是默许了。

    她吁了口气,这位老爷子脾气古怪,一般人真的很难适应他。坐在于沐英身边,小孩子立刻塞给她一双筷子,让她跟着一起吃,六七岁的小孩正在换牙,满嘴的牙掉了三分之一,有些地方还没长出新牙,一张口满嘴的窟窿。

    这一老一小全是没牙的,所吃的都是些粥、包子、烂面条什么的,也没放什么盐,团在嘴里没半点滋味儿,真是难以下咽。

    虽是郭莺不怎么挑食,也不怎么吃得下,她本就口重,还不如给她就瓣蒜还能吃的痛快点。不过碍于面子,还是强吃了一点下去,便推说自己吃过了。

    于风阳也没强求,只淡淡扫了一眼她的黑眼圈,“昨晚一夜没睡?”

    郭莺点点头,“也不知老爷子要考什么,连夜温了几本书。”

    于风阳冷哼,“那书是随便温一夜就能会得了的吗?你人不长进,做学问也不长进,你这样的学生叫我怎么教?”

    郭莺喏喏应声,心说,这老爷子怎么起床之后脾气这么大?

    用过朝食,一起往书房去。于沐英也跟着一起。

    他是于老爷子唯一的孙子,日常启蒙做学问都是于老爷子手把手教的。书房里设了两张书桌,还有两把椅子,一个书桌略小,应该是给于沐英用的。

    郭莺知道,这是把她当小孩子一样教了。她也不敢抱怨,乖乖的坐到那张大点的书桌后。

    于老爷子在书案前坐下,望了眼郭莺,“你都学过些什么?”

    郭莺把自己学过的都说了,她的东西太庞杂,大学也是学的理科,她对摆弄各种物件更在行,古之类的东西还真是没有涉过。

    于老爷子听得皱皱眉,“你什么都不会,那也不用考你了。”随后从桌上拿起一本《中庸》,道:“要识中庸义,中庸乃是庸。不须求胜解,只此是奇功。卓卓孤峰上,明明百草中。若将声色舍,声色却盲聋。”

    他口中念着,把书摊开了往书案上一放,“这本书今天就全背过吧。”

    郭莺看着那并不算薄的书,有些发傻,全背过?这可能吗?《中庸》那可是有名的《中庸》唉,她虽没学过,不过多少也听过。《中庸》强调“诚”,把“诚”视作思想体系的最高范畴,将对“诚”的追求作为“人道”的准则,同时提出了“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的学习过程与认知方法。这样的东西,其难度可想而知。

    她忽然想起前世上学的时候背《出师表》,那艰涩难懂的,背了她好几天都没背过。这可比出师表难多了,老爷子当真不是为了难为她吗?

    有心想分辨两句,转头看见于沐英已经捧着书上一边去背诵去了。念一句,背一句,那认真的劲儿,真不是一般人比得了的。

    郭莺暗道,一个小孩子都能行,自己怎么就不行了?她咬咬牙,捧着书到一边,面对着墙开始念起来。念了两遍,真是艰涩难懂,完全不知道说的什么意思,也只能死记硬背了。

    她拿出十二分的精神,一路背下去,一个上午,只记住了第一页。

    再看于沐英,半本书已经背完了。她顿时有种深受打击的感觉,越混越回去,倒连个小孩子也不如了。

    下午的时候于风阳抽查了一次,于沐英记住了七成,而郭莺却只记住了三成不到,还是被她东拼西凑,瞎糊弄了的。

    于风阳脸色有些发沉,哼哼两声,“你明日再来吧。”

    次日学的是《大学》,《大学》和《中庸》是常放在一起学习的,《大学》提出了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纲领,还提出了格物、致和、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条目,因而具有由“内圣”而“外王”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