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江湖>历史>山河泪淞沪抗战 > 第二十二章 委屈焉能求全
    中国大地封冻是否真有那样深厚坚实呢?也许表面的封冻下面是波涛汹涌的激流哩,只是这块封冻的坚冰还没有被击破,一旦击破,汹涌的激流也许就会排山倒海地喷薄而出,整个世界也许会是另一个样。九·一八后的全国民众愤怒地把蒋介石赶下台,这难道不是一种巨大的力量吗?同时他还想起在赣“围剿”中的新的领悟,井冈山那里的“**”也许就是蒋介石的掘墓人。

    路过上海兵工厂蔡廷锴下了车,他要去上海兵工厂亲自查看一下,如果真的要跟日本人在上海打起来,这个兵工厂也许就是十九路军的武器供应地,尽管中国的武器远不如日本人的先进,但武器是要靠人去使用的,不怕死,勇往直前的人本身就是一件威力强大的武器。

    来到兵工厂,与蔡廷锴想象中的兵工厂反差很大,这里几乎看不到忙碌生产的工人,也听不到机器的轰鸣,它向没有香火的冷庙一样清净,前次邀请兵工厂的厂长宋式骉去司令部开会时还对它寄以很大希望,现在看来是失望了。在一幢楼房里他找到了厂长宋式骉。宋式骉不知道蔡廷锴会突然来访,忙起身相迎,不迭地说些抱歉的话。蔡廷锴笑笑说:“前次听你说了许多兵工厂不景气的话,今天我想亲自来看看。”

    宋式骉说:“是先到工厂四处看看呢,还是先到我的办公室去坐坐呢?”

    蔡廷锴里在寒风中看看四周陈旧的厂房,以及落光叶子的树木和满地在寒风中颤栗的枯草,说:“天气太冷了,还是先到你的办公室暖和一会再说吧。”

    办公室狭小而又阴暗,即使是大白天也要拉亮电灯照明,除了一张办公桌,只有靠墙的一张长沙发。沙发可能很有些年头了,蔡廷锴坐在上面能感觉到里面弹簧的弹力,宋式骉倒了一碗热气腾腾的茶水,因为也没个茶几放茶杯,蔡廷锴只好接过端在了手里,一边取暖一边喝。小窗子上虽装有玻璃,但很不密封,窗外的寒风把窗户吹得砰砰作响,一阵阵寒流使这个厂长办公室并不比大街上暖和多少,宋式骉坐回已经爆了皮的沙发椅里,把摆在办公桌上一堆画有枪械图像的废纸推到一边去,仿佛他要跟蔡廷锴做一番推心置腹的长谈。

    “你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宋式骉把座椅转了个方向,“有什么事要我做吗?”

    蔡廷锴笑笑,手里的茶碗有点凉了,他只好起身把茶碗放在宋厂长那张漆黑无光的办公桌上,“原本有事,但看到你们厂的样子真像你前次说的那样,现在又没事了。”

    上海兵工厂在张群当厂长时还能仿照一些枪炮,虽然不怎么先进,但毕竟是“中国造”,但自从张群就任上海市市长后,这个兵工厂就被后任们搞得一蹶不振。先是主持兵工署的军政次长陈仪指导思想不对,他不主张自造武器建设国防,他和当时政府的头面人物孔祥熙、宋子文一样,认为外国人的武器又好又便宜,何必花大价钱自己造?陈仪的老婆是东洋人,她从中穿针引线贩卖日本军火。一九二九年陈仪派郭程恩接替张群,他在兵工厂待了不到两年时间就在贩卖军火中贪污了五百万。后来俞大维接任,发现郭承恩贪污巨款便向陈仪报告,但陈仪从中得了好处,又加之郭承恩拜了宋子文的母亲宋老太太做干娘,等于做了皇太后的干儿子,有宋子文做靠山谁敢动他?俞大维见清官当不成,也跟着学做贪官,他变本加厉做军火生意,从中贪污。在郭承恩、俞大维饱贪之后,中央兵工署最后派来宋式骉接任厂长。宋式骉曾留学德国,造兵器也懂行,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无资金,二无设备,三无人才,他只好空有报国志,无所作为了。前次应蔡廷锴之邀参加军事会议,回来后他也曾想为十九路军解忧,至今还没有想出什么办法。本来俞大维卸任前有两仓库武器弹药还没卖出去,或者是卖了还没有收到钱,亦或许是交了钱还没来取货,他打算在关键时刻把这些武器交给十九路军打日本人,但不想军政部来了信,要宋式骉看管好这批武器,没有军政部的同意,任何人不得动用这些武器。

    宋式骉听蔡廷锴说来看了这个破工厂已无事可求,就像一个破产的富豪被人小瞧了一样心里很难受,他把前倾的身子往椅背上靠过去,心灰意冷地说:“你就是有事找我,我也帮不了你。”

    蔡廷锴沉默了一会问:“如果需要,你这里能不能造出一些手榴弹、地雷之类的东西?”

    “这种简单的武器,要是有材料老百姓也会造。”宋式骉看看图纸上设计的一些先进的枪械和炸弹,见蔡廷锴只需要这么低级的武器有些伤心,太小看兵工厂了。

    可蔡廷锴坚持说:“我问你能不能造?”

    “能”宋式骉肯定地说:“可我这里缺少火药和钢材。”

    蔡廷锴站起身来告辞“我走了。”

    宋式骉送蔡廷锴出来,几次想把厂里两仓库武器的事告诉蔡廷锴,但话到嘴边又忍了回去,只好看着蔡廷锴在寒风中远去。

    蔡廷锴回到司令部已是黄昏时分,一天的不顺心让他的情绪很不好,总指挥蒋光鼐见他一脸疲惫,说:“杜月笙他们请你去谈了些什么?”

    蔡廷锴颓然坐下,“那里会有什么好事,蒋介石怕日本人在上海发动战争,派张静江来做说客,要我们带军队离开上海。”

    “还有这种事?”蒋光鼐也感到意外,蒋介石大印还没有拿到手就迫不及待地又搞对日妥协投降,他真想不通蒋介石为什么对日本人表现得如此软弱,这到底对他有什么好处?九·一八事变后,不知情的人都骂张学良是软骨头,张学良曾愤怒地从口袋掏出蒋介石命令,不准他向日本人还击的数份电报为自己洗冤,那时他还半信半疑,现在十九路军还没跟日本人打起来,他就派人来劝降。看来蒋介石命令张学良带兵临阵脱逃的事是真的。蒋光鼐说:“他又想让我们做第二个张学良?”

    “如果我们真的带着十九路军离开上海,我们怎么向官兵们说呢?”蔡廷锴说着又站起身,“现在孙科辞职了,如果真的跟日本人打起来,可能我们只有孤军作战,从南京那边是得不到任何支持的。”

    蒋光鼐问:“你估计日本人会不会向我们开战?”

    “如果我们不离开上海,仗是肯定要打的。”

    蔡廷锴断然地说:“日本人轻易的占了东三省,助长了他们的好战气焰。”

    “那我们是坚守阵地,还是走为上策呢?”蒋光鼐试探地问。他不知道面对强敌,又无坚强后盾,蔡廷锴会作何对策。

    蔡廷锴说:“面对日寇的军事挑衅,我们不能逃跑,十九路军官兵也不会同意我们逃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