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升日落几轮,明日便是到了要搬离临溪村的日子了。

    木槿前几日又去了镇上,在庄宅牙人的见证下与屋主人签了契约,官府也留了底,按律纳了税,房屋事宜就此落定了。

    幸运的是,因着夫妇二人急于上京,木槿又合其眼缘,屋主人也就没有开出太高的价钱,屋内陈设也一概未动,就当结个善缘罢了。再加之温鸿阑的秀才身份,税钱也减了不少,这样下来,家中银钱还能有不少结余。

    从定下屋子起,到如今也过了好几日了。木槿和自家夫君一合计,并不打算把大的家伙什搬到镇上,临溪村的宅子还是要留着的,权当一份念想,而现如今该收拾的大抵也都差不多了。

    这日,日头西沉,温家用晚膳的时辰比往日早了不少,木槿早早地将清儿给哄睡了。

    厨房里,隔夜泡的红腰豆和江米正在静待主人的来临。

    木槿先将红枣洗净,放入锅里蒸熟,因着红枣分量太多,大抵蒸了两刻钟才彻底蒸好。蒸好后将红枣取出,锅中蓄水,把泡好的红腰豆放入,大火烧开,煮至红腰豆熟而不烂的程度即可。

    红腰豆煮好的过程耗时较长,木槿自是不会闲着的。

    为了使糕点有着更好的口感,枣核是必然得去掉的。虽说蒸过的红枣一掰就开,可耐不住数量多不是?为着减轻负担,温鸿阑又一次被自家娘子抓来干苦工了。

    温鸿阑倒也高兴于槿儿能驱使自己。夫妻两人相对而坐,一起剥这枣核,还自有一番乐趣在里头。

    等这头的红枣去好核,那头红腰豆的煮制也进了尾声,木槿嫌自家夫君在厨房里碍手碍脚的,便赶了他出去。

    将盖掀开,红腰豆吸足了水分,颜色比之前而言稍浅了些,形状却保留得很好。木槿将煮过红腰豆的水单独放至一旁,待放凉之后加些糖进去,便是去暑热的佳品了。

    接着再把江米放在一边沥水,将前几日便做好了的蜜枣拿出,切大块,去核。

    木槿本是打算把剩余的蜜枣都给切了的,结果脑海里又浮现出一只软乎乎的小团子来,想到前几日里从小团子那收获的,不知多少个带着枣香味的亲亲,木槿又划出一小部分蜜枣,倒了回去。

    罢了罢了,自家小孩儿嘴馋,待会零嘴没了可不好哄。小孩委屈起来也不闹,就低着小脑袋,鼻子一抽一抽的,哭都哭得没声,可招人疼了,糕点里的蜜枣少点就少点吧。

    一切准备就绪之后,早早备在一旁的甑终是有了用武之地。甑有两口,上口略大些,底部有让水蒸气透过的小孔,将篦子卡好之后就可以把准备好的食材一一码好了。

    因着要做的量大,因此木槿将食材均分成两份。

    先铺一层红枣打底,再添上厚实的江米,铺好之后把软糯的红腰豆密密地洒在其上,然后将切好的蜜枣码上去,码好了再用一些红枣将其捂得严严实实的,而另一份食材也用同样的方式堆叠上去。

    最后,盖上一层干净的薄麻布,防止锅盖上的水滴渗入甑糕之中即可。

    剩下的工作便只有蒸制了。锅中放入足够的水,用鬲把甑加高,大火煮开后,水蒸气被鬲圈着向上腾升,穿过甑底部的小孔,最终渗入甑糕之中。

    木槿看准时机,往甑糕内倒入一小杯热水,以防止蒸出来的甑糕口感太干,然后减小火势蒸半个时辰,点第二次水,再蒸两个时辰后,将柴火熄灭,用余热将甑糕焖一夜。

    弄完这一切已是三更了,木槿有些疲乏地回了屋。

    一推开门,微微的烛光下,温鸿阑正在温书。

    “鸿阑你?这都夜半了,你怎的还没休息?”

    温鸿阑早在木槿推门之时便把书本放在了一旁,趁着木槿说话的功夫,已然是来到了她身前。他领着自家小娇妻在榻上坐下,帮木槿解了衣带后,用手在她肩上用力按压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