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江湖>历史>我真不想读档 > 106 英雄,导演,男朋友
    林小贤懒得在“变态”的事情上做心理上的纠结。

    实际上“博古通今”的他想的很透彻。

    比如世人皆知陶渊明爱菊,却不知他也爱其他的。

    “愿在丝而为履,附素足以周旋”就出自他的《闲情赋》,翻译过来就是希望作丝线成为她足上的素履,随纤纤秀足四处遍行。

    时间线稍往后一截,唐代的诗人杜牧也专门写了首《永袜》,形容美人之足”钿尺裁量减四分,纤纤玉笋裹轻云”。

    连坐在龙椅上的唐玄宗,也为最宠爱的杨玉环作了一句“可怜一掬无三寸,踏尽中原万里翻有”。

    杨贵妃的脚才三寸?

    林小贤是不相信的。

    苏元高一就教过他古文里的“三”常用作虚数,但是杨贵妃再虚也得有个42码吧?

    她又不如青钢影那么高挑,脚太小了是肯定撑不起那么丰满的躯体的。

    都说唐代很开放,这些大人物或者文人骚客“变态”也算是随大流。

    可宋朝的诗人也这样,就真的有些变态了。

    北宋苏东坡的《菩萨蛮》里,就依然写出了“涂香莫惜莲承步,长愁罗袜凌波去。”

    看似唯美,可细细一想北宋女人可是缠足的。

    高一历史讲到这里的时候,老师专门去百度了一张缠足的照片给班上同学看,当时每个人的脸几乎都是扭曲的。

    曾有千古一问曰是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造时势?

    北宋的时势就是这种畸形的审美,显然它并没有把东坡先生造就成英雄,而是造就成了咏叹缠足陋习的变态。

    对比之下,真正的“英雄”还得往“煮酒论英雄”的曹操那个年代追溯。

    他的儿子曹植,就是林小贤印象中最早的一位敢于歌颂靴下之美的“真英雄”。

    犹记得上星期发下来的那张“衡水中学密卷”里,出了一段曹植《洛神赋》的诗词。

    虽然是节选,但林小贤本身是背得出完整版的。

    《洛神赋》有云“体迅飞凫,飘忽若神,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可见早在三国时期,就有文人雅士一马当先地觉醒了独特的癖好,毫不避讳地肆意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

    并且曹植还不是一般的文人雅士,是写七步诗的天才。

    天才和变态,本来就是近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