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江湖>青春>芳华十年草木深 > 第122章 借环保产品破冰
    因为关系比较尴尬的缘故,黄灿把对袁力行工厂的csr验厂工作放到了最后,而且同时带上了李凡。

    一群人的尴尬似乎反而比较容易掩饰,就好比在规定情境中的角色扮演。

    这两年外贸形势越来越严峻,灯具行业的利润率逐年下降,各种香港展广州展演变成供应商赶集,与老客户保持链接的场景。有实力的欧洲客户早已被大家瓜分干净,大格局固化越来越严重。

    而袁力行却还能在如此艰难的业态下,把别人的蛋糕抢到自己嘴里,不得不说本事可见一斑。

    去工厂的路上,李凡对黄灿说“从前袁总做代理算是甲方,自从转做乙方之后,路数和打法整个变了一个人似的。”

    “高处见风骨,低处见人品。也许外人甚至他自己都把改变归咎为环境变化,但也许,他从来就没变过。”

    黄灿想起自从袁力行重出江湖之后的各种评价和传言,总而言之,他为拿订单抄袭、挖人等等几乎不择手段,已然受到了行业人士的广泛排斥。

    franz本意是不想再继续与他合作,但经不起袁的软磨硬泡威胁利诱,还是把他的工厂列入供应名单内,虽说大单不给但也小单不断,就这么互相吊着,保留着最后一层脸面不去撕破。

    鉴于袁力行订单保质保量,直到去年底乐斯才给了他两个重要新产品设计,然而直到现在,开发一直不成功,交货遥遥无期。

    李凡和黄灿也不能也不方便在袁力行这位前老板面前充大拿,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则,颇为默契地选择了“拭目以待”,实则有点隔岸关火的味道。假如这次开发不成功,将其名正言顺地剔除在供应名单之外也便是板上钉钉,他俩其实是摸透了franz的小心思,顺其意罢了。

    李凡“公平地说,袁总这回确实是遇上硬骨头了,这两款产品都是别家刚开始跃跃欲试,最后撒手不及的,所以franz肯丢给他。延期这么久,再不出品就要废标了。franz倒是不催,但k和设计师着急上火得厉害,对袁总相当不满。老板,你说我们真的不管吗?”

    黄灿陷入沉思。她明白李凡的意思,其实她何尝不是一样。多年来制造业经历,日常重复繁琐的工作多,偶然碰到技术难题需要攻坚,俩人都像猎人看见猎物一般兴奋,不但可以获取新知识,并且客服重重障碍研发出新品摆在眼前的时刻,心底那种骄傲和满足感不言而喻。假如此次的两款新品被废标实在是太遗憾。更心存愧疚的是明知可为却不作为。她的心态一路松动起来。

    到达工厂,袁力行第一次亲自出现在大门口迎接。他还是借用宏源吴总的地盘,只不过产能扩大了。

    去往车间的路上,袁力行坦白道“aggie,相比其他工厂,我这里区区几条拉实在太寒酸了。”

    “哪里的话,不论是横向纵向比较,袁总这两年每年翻翻的产能超越同行多少倍。”黄灿是客套也是实话。

    袁力行“前路艰难呀,还是需要贵司多多扶持。”

    黄灿和李凡都保持着礼貌的微笑。因为规模小工人少,验厂流程按部就班走完也不过花了个把钟头,两人速战速决准备告辞,但袁力行哪能放过便宜机会。他打电话吩咐员工将新产品样板取来,非要当场开研发会。

    “袁总”,拿样板敲门进来的是阿勋,他走近黄灿放下样板,主动破冰乖觉打声招呼“黄总,好久不见。”

    黄灿对他根本目不斜视,就任性摆一回甲方的谱怎么了?

    当初阿勋离职时撕破脸强取赔偿金,做人前后反差那么大,给她和广州办造成的不良影响不止一星半点。她内心深处总是指望创业团队之间真实存在着战友情谊的,但阿勋明明白白打脸告诉她,大家只有劳资对立和上下级关系。

    这个教训让黄灿难过了好一阵。不出两个月,当李凡向她报告阿勋这边拿了赔偿,那边去了下家,而下家正是袁力行时,她的难过简直变成了恶心。

    当时她冷笑想,原来如此,阿勋转投了新师傅。这还真是王八看绿豆,什么人跟什么人为伍。

    袁力行拿起几片布料向黄灿和李凡展示“这第一款新产品,表面看是一款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布罩台灯及落地灯系列,去宜家卖场相似产品一抓一大把,但实际要求极高。高就高在布罩原材料,设计师要求有机棉布。结果我提供的几家下游坯布都被你们否了。这是不是有故意为难之嫌啊?”

    李凡当下“袁总,是这样的。当初丹麦设计师第一份图纸出来的时候,所要求的布罩材

    料是“elogibsp;tton”,中文是“生态棉”,经百度查找,生态棉是指‘生态棉属于化纤材料,是一种超微细丙纶熔喷纤维,该材料为一般作为服装或棉被等的保暖层,具有轻、薄、软、暖、透气、透湿等特性’。而后来丹麦重申要求改为‘anibsp;tton’,有机棉,即我们一般所说的纯棉,而这个纯棉还是特别要求,在生产过程中,以有机肥生物防治病虫害自然耕作管理为主,不许使用化学制品,从种子到农产品全天然无污染生产。不仅需要栽培棉花的光、热、水、土等必要条件,还对耕地土壤环境、灌溉水质、空气环境等的洁净程度有特定的要求。正是因为图纸要求前后用词不一致,还有工厂以及相关技术人员包括我本人在内,对于纺织品的不了解造成了这个误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