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江湖>历史>谍海猎影 > 第六十二章 正事(求推荐收藏)
    问过车夫,南京城确实有一家永安金行,但方不为却不敢去。

    两千两黄金不是小数目,方不为一是怕留下根脚,露了痕迹,二是他不敢保证这家金行是不是和日本间谍有关。

    虽然气质不凡,穿着也很气派。但银行的管事看方不为提着箱子轻飘飘的样子,再看看箱子,明显就是饭盒,只以为是办什么小业务的,连理都没人理他。

    当方不为出声询问时,才有一个年轻的职员过来招呼他。

    这么大的银行竟然不兑外币,只兑银元?

    方不为根本不信,他估计因为自己是国人的原因。

    两千多两黄金,能兑十多万银元,十多万银元是个什么概念?

    他问方不为手头有多少黄金,方不为说是有几十两。职员当场就撇了撇嘴。

    银行职员根本没有联想到方不为手里提的箱子里装的就是金条。

    他建议方不为,如果不想兑换银元,可以把黄金存在这里。方不为怎么可能犯这种低积错误?。

    在这样的乱世,钱还是放在自己手里安心一些。

    有钱能使鬼推磨,方不为现这句话放到民国更是合适不过,看左右无人,他往职员手里塞了几块银元,问什么地方能兑换到美金。

    职员给他说了好几个地方,有私人银行,也有外资银行的办事处。

    方不为考虑再三,还是去了渣打银行的办事处。

    两千两黄金,顶的上后世的几千万,目标太大了。而且金条上有印记和编号,方不为不敢冒险。

    去国人开设的私人银行,难保不被人盯在眼里。

    此时,英美德日等的知名银行基本上大部分都在上海有分行,在南京的很少。但都有办事处。最大的作用,就是兑换和兑付。

    异地兑付,也用美元兑换国内的黄金白银。

    这正中方不为下怀。

    就算是渣打银行,方不为也打算先探探路。

    他花了十块大洋,在一家洋行买了一只皮包,找了个僻静的地方,从箱子里拿出二十根金条装了进去。

    接待他的是一位华人买办。当说明来意之后,姓陶的买办很是热情。

    方不为问了价格,和自己的预期差不多,姓陶的买办说是要看黄金的成色才能定价。

    方不为拿出一根早就准备好的金条,递了过去。

    “成色不错!”姓陶的买办对方不为说道,“你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