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江湖>仙侠>风起麒麟(三国) > 上计 “三十六计的最后一计是什么?”
    十月秋风至,天气渐变凉。

    洛阳京中,围绕着中护将军人选和征西将领配备等事,并未热闹稍减。

    太傅司马懿以退为进,明面上不再反对征西。对于朝中推荐征西将军之事,他身为两名辅臣之一,既然已经作势先让一子,若想要司马氏出人出力,那朝廷怎么着也要给司马家一个说法。

    与此同时,那些在两派争斗中一直持中立观望态度的朝中老臣们,对这两年曹爽大将军逐渐坐大也有些看法,尤其是,他身边的一些幕僚专权妄为,令人不无忧虑。

    明帝曹叡临终时留下了两位托孤辅政之臣,曹爽和司马懿,或是出于一种制衡策略。司马懿虽然在曹魏宗亲中一直非议较多,但是其领兵之才也是有目共睹,曹叡用他的策略是用之兼防之。所以,选曹爽当大将军的目的是为了牵制司马懿,防止司马氏变节脱缰。

    但是对朝中一些中立派老臣来说,两位辅臣不管谁坐大,都难免排斥异己,尽力提拔己方亲信,局势一旦严重倾斜失衡,对他们并无好处。所以,中间派其实并不愿任何一方独大。

    关于中护军,各方牵扯来钳制去,前前后后拉锯了近一个月,先是蒋济之子蒋秀明确表示无意于此,接着王凌之子王公渊和陈群之子陈泰也都先后宣布退出护军将军之争。

    临近初冬之时,最终敲定,夏侯玄升为征西将军,假节都督雍、凉州诸军事。中护军先暂由太傅长子司马师代为主持。

    腊月头上,魏朝廷颁布天子诏书,曹爽为三军统帅,夏侯玄为副帅,拟于次年二月西征。

    司马昭则为夏侯玄副将,随军出征。

    转眼到了年底。

    城东南,太傅府书房。冬深霜重,烛火幽微。

    司马懿身着便服,披着件棉袍子,正在灯下执笔练字,他今日写的是《周易·系辞》的其中一章。

    司马昭穿着件深蓝袍子,外面罩着件皮坎肩,立于他身侧一旁磨墨,一边看着父亲在绢布上笔墨游走。

    写完前半篇,司马懿停下笔,直起身来,看了看眼前的字,左手虚虚握拳,捶了捶腰,

    “哎,年纪大了,岁月不饶人啊……”

    “父亲,您先歇会儿吧。”司马昭说着贴心地把座椅拉近。

    司马懿看了他一眼,将手中之笔转了个方向,将另一端递于司马昭。“子上,你来接着将后半篇写完吧。”

    说完,他将身上棉袍放在黄花梨木椅上的扶手上,俯身坐于椅上歇了会儿,喝了口热茶,又伸出手去,在炭炉上烤着手。

    司马昭接过笔,站在那副字前,悬腕挥毫,不多一会儿功夫,一副字很快写完。

    他双手捧起,稍稍吹了口气,待墨迹晾至半干,双手捧着呈递给父亲过目。司马懿接过来瞧了瞧,微笑着点点头。

    他过去常年行军在外,疏于过问子女的学问功课,因此几个儿子的文章做的都一般,不过他们的书法却都各有特色。比较起来,长子子元的字体筋骨有力棱角分明,次子子上的字迹则更圆通灵活些。

    司马懿放下那副字,指着另一张木椅道,“你也来坐,烤烤手暖和暖和。”

    “西征在即,吾儿将要出去受苦了……”

    “父亲戎马一生,尚不言苦,子上存功未建,又怎敢称苦,军务之事,要多向父亲大人多请教才是。”